战“痘”青春不烦恼,轻松防治有妙招
战“痘”青春不烦恼,轻松防治有妙招
嘿,各位正被“青春美丽痘”纠缠的小伙伴们!今天就来唠唠怎么把这些烦人的痤疮“赶跑”。
痤疮,俗称“青春痘”,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好发于青春期男女,但也有不少成年人受其困扰。临床上以粉刺、丘疹、脓疱、结节及囊肿为特征,好发于颜面、胸背部,易反复发作。
一、病因
从西医角度看,痤疮的发病主要与皮脂腺分泌旺盛、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、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。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,促使皮脂腺增大,皮脂分泌增加。若皮脂分泌过多,无法正常排出,就会堵塞毛囊皮脂腺导管,形成粉刺。同时,痤疮丙酸杆菌在厌氧环境下大量繁殖,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,刺激毛囊及其周围组织,引发炎症,出现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囊肿等多种皮损表现。此外,遗传、内分泌失调、情绪压力、不良饮食习惯(如高糖、高脂肪、辛辣食物)、熬夜以及某些药物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。
中医对痤疮早有认识,认为其多由肺经风热、肠胃湿热、痰湿瘀滞、冲任失调等因素所致。肺主皮毛,若肺经风热,上犯于面,熏蒸肌肤,可致粉刺、丘疹;过食辛辣肥甘厚味,损伤脾胃,运化失常,湿热内生,蕴结于胃肠,循经上蒸头面,也会发为痤疮,这种类型的痤疮往往红肿较为明显,脓疱较多,且容易反复生长;此外,情志不畅,肝郁气滞,气郁化火,也会影响气血运行,导致血热瘀滞于肌肤,痤疮颜色黯红,结节囊肿较多,久久难以消散,还可能在痤疮消退后留下明显的痘印、痘疤,影响皮肤的美观。
二、分类
目前临床常用的痤疮严重程度分类,即:轻度(Ⅰ级):仅有粉刺;中度(Ⅱ级):有粉刺及炎症性丘疹;中度(Ⅲ级):粉刺、炎症性丘疹、脓疱;重度(Ⅳ级):除上述外,还有结节、囊肿、聚合性损害或溃疡。
三、治疗
西医
轻中度(Ⅰ级及Ⅱ级)痤疮以外用药物为主,如维A酸类、过氧化苯甲酰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壬二酸、果酸、水杨酸等;中重度痤疮需外用药与系统用药(抗菌药、维A酸类、糖皮质激素)相结合,口服抗菌药物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、米诺环素等。避免将外用和口服抗生素作为单一疗法,常将外用维A酸和外用抗菌剂(如过氧化苯甲酰)结合作为一线治疗。
中医
①肺经风热证: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、粉刺为主,或有痒痛。伴随症状可有口干,小便黄,大便干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数。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级和Ⅱ级。治法:疏风清肺。方药:枇杷清肺饮加减。中成药可选用栀子金花丸等。
②脾胃湿热证:皮损以红色丘疹、脓疱、结节为主,红肿疼痛,面部、胸部、背部皮肤油腻。伴随症状可有口臭、口苦,纳呆, 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,尿黄。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级和Ⅲ级。治法:清热利湿。方药:芩连平胃散或茵陈蒿汤加减。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、防风通圣丸、润燥止痒胶囊等;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、参苓白术散等。
③痰瘀结聚证: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,颜色暗红,也可见脓疱、丘疹、粉刺等,日久不愈。伴随症状可有纳呆、便溏,舌质淡暗或有瘀点,脉沉涩。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。治法:活血解毒,化痰散结。方药:海藻玉壶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。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、大黄蛰虫丸、化瘀散结丸、当归苦参丸等。
④冲任不调证:皮损以粉刺、丘疹为主,可有结节,好发于额、眉间或两颊,在月经前增多加重,月经后减少减轻。伴随症状可有月经不调,经前心烦易怒,胸胁乳房胀痛。舌质暗红苔薄,脉沉弦或细。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。治法:调和冲任、理气活血。方药:逍遥散或知柏地黄丸加减。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、知柏地黄丸、左归丸、六味地黄丸等。
特色外治
中药湿敷、中药面膜、火针、放血疗法、耳穴贴压、针灸、拔罐、物理疗法(红光、蓝光)、激光治疗等。
如何预防痤疮
1.保持皮肤清洁:每天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脸部,每天1-2次,但避免过度清洗,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功能。
2.选择合适的护肤品:选择具有保湿、修复皮肤屏障的护肤品,避免使用含有油脂的产品。
3.注意防晒:中波紫外线会引起炎症,加重油脂的分泌及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,推荐物理防晒。
4.注意饮食:保持均衡饮食,减少高脂、高糖、辛辣及乳制品的摄入,多吃水果和蔬菜。
5.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度锻炼,减轻压力,避免熬夜。
6.避免触碰脸部:尽量减少用手触碰脸部,避免因手上的细菌和油脂加重痤疮。
7.不挤压痤疮:避免用手挤压痤疮,以免加重炎症和留下瘢痕。
8.维持治疗:痤疮易反复发作,维持治疗可减轻和预防复发,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,因此维持治疗尤为重要,外用维A酸是痤疮维持治疗的一线用药。
参考文献: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. 中西医结合痤疮诊治专家共识 [J].实用皮肤病学杂志,2021,14(5):257-260.
刘海燕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